3月22日,3家省实验室、15家省产业研究院、13家中试基地作为我省一流创新平台建设的“第二梯队”集体揭牌,这是省委、省政府围绕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推进国家创新高地建设,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我省一流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持续深入。
2021年7月起,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三家省实验室在百日之内相继揭牌运营;10月16日,10家省产业研究院和8家省中试基地同日揭牌,掀起了我省创新平台建设的首轮高潮。
嵩山实验室与宇通客车公司、复旦大学合作,突破了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一体化安全的技术瓶颈;神农种业实验室围绕作物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取得进展;黄河实验室研究开发出小浪底与花园口间洪水预报及极端暴雨洪水移植分析研究系统……首批省实验室研发的一批项目开始收获成果。河南省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联合多所高校成立“多氟多—郑州大学智慧元素研究院”;河南省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研究院研发的一款具备出色抗菌杀毒能力的季铵盐口罩成为虎年春晚爆款;河南省纳米材料中试基地支持的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将迎来首批20个项目入驻……首批省产业研究院、省中试基地正在跑出加速度。
“今年我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对接、与产业转型升级融合。”这是2022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标,我省将加快推动省实验室做实核心队伍、高标准入轨运行,推动省产业研究院、省中试基地拉高标杆、力争一流。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必须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省实验室作为对标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其建设工作和研发方向备受瞩目。
首批省实验室均坐标郑州,构成了中原科技版图上的创新平台建设之“核”,第二批省实验室则开始向具有专业领域产业优势的地市辐射,不仅丰富了版图层次,更凸显出自身特色。
放眼未来,第二批省实验室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培养和集聚一批一流创新人才团队,积极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取得一批原创性、标志性科技成果,为我省打造国家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由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牵头,联合省内18家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在洛阳组建。实验室聚焦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科技前沿,按照“立足中原、智造中国、装备世界”的总站位,以智能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攻克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关键技术,引领智能装备高质量发展,推进一体化产业链和全过程创新链融合,构建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支撑河南装备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由郑州大学牵头、三门峡市人民政府重点支持、联合中原黄金冶炼厂、龙佰集团等十家省内企业和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钢铁研究总院等六家省外科研机构共同组建。实验室聚焦关键金属与材料领域,围绕重大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以应用基础与工程科技研究为抓手,实现关键方向突破,引领产业发展,建设国家关键金属选冶材创新高地,打造国际一流新型科技创新平台。
由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牵头建设,聚焦人与动物生命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需求,以建设“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平台、国家级生物安全智库咨询平台”三大平台为目标,开展免疫学基础与转化领域中的共性、变革性、乃至颠覆性的科学技术研究,在现代免疫科技领域实现基础研究“顶天”、产业转化“立地”。
13+15,新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聚焦这些重点领域如果说,省实验室专注于取得原始创新“从0到1”的突破,那么省产业研究院、省中试基地就是要实现应用研究“从1到100”的跨越。
面向“十四五”,河南省低碳能源技术中试基地将加速低碳能源技术在河南省的转移转化,河南省地下工程中试基地将抢占地下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技术制高点,河南省先进光学与功能镀膜中试基地将实现数字光电“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
作为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关键环节,中试基地的布局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第二批省中试基地筹备和建设工作充分总结借鉴首批中试基地建设经验基础,立足重点产业集群全覆盖,以围绕传统支柱产业高位嫁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为导向,结合地方产业基础,进一步探索依托中试基地推动高水平创新成果转化的新路径。
本次揭牌的13家中试基地分布在光学精密制造、微电子、先进高温材料、光电芯片、智能制造、生物基材料、碳基材料、新型储能、体外诊断、医疗器械、食品加工、防灾减灾等重点产业及领域。
依托单位:河南芯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应用研究院、新乡新东微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单位:中光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科学院南阳光电研究所依托单位: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河南)有限公司
14、河南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研究院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