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要闻 SHISHI YAOWEN
当前位置: 首 页 > 时事要闻 > 详情

【涉老新闻】让社区成为家门口的“养老院”

2022-04-18 16:59:10点击:78 来源:敬老助老总会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快的趋势让养老成为人们最关切的话题之一。

“老有所养”是所有人朴实和殷切的期盼。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一词被提及多达10余次,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两会上,关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提案议案“频频发声”,一系列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提供了新的思路。社区养老的模式在未来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与此相关的人才、资金、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也成为新的挑战。

图片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清源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护士为老人介绍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方法。新华社发



1.养老不离家 服务进家门



“这两年,我几乎每天都到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来,这里的配餐不错,我都长胖了。在这里还可以锻炼、看报,和老姐妹们一起聊聊天、唱唱歌。”家住江西九江市龙山社区的王娇秀老人是日间照料中心的常客了。在这里,很多和她一样的老年人找到了喜爱的休闲方式,棋牌、书法、电影、跳舞……中心俨然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据龙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除了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空间外,他们还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包括助餐、助浴、助医、助急,以及家庭适老化改造。还有不少医护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心理咨询。

当你老了,你准备如何养老?是在家还是去养老院?

图片
河北一家健康养护中心的养老人员在散步。新华社发

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家庭不得不面临这个选择题。在传统观念下,大多数老人并不愿意离开子女家人,而养老院的老人也难免因为脱离原来的生活轨迹而感到孤独。然而,生活、工作、养育孩子等多重压力也让年轻人力不从心,照料老人的精力、时间、专业能力都成为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养老成为另一种选择,将专业养老机构的服务引入社区,让老人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居家或在家门口养老的心愿。

近年来,社区养老渐渐成为养老方式的重要选择,也是政策鼓励的发展方向。1月21日印发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及“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根据民政部数据,“十三五”期间,我国先后在203个地区投入50亿元,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养老模式。在北京,2021年,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数已达814家,数量较去年增长7倍。

在实践中,各地探索出不少符合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目前来看,社区养老主要包括上门服务和社区托付等形式。如日间托管照料服务,主要为白天子女需要工作、无人照料的老人们提供个人照料、膳食供应、保健康复等,并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的空间,晚上老人仍然回家居住。再如家庭养老床位,则是将养老床位安在老人家中,将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为老人提供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服务。这样既使老年人获得由社区提供的便捷、专业化服务,也符合老人的生活习惯、心理意愿、经济状况,更让老人及家人安心、易接受。

图片
浙江湖州社区老年食堂守护幸福晚年。新华社发



2.市场供需仍存不少“痛点”“堵点”



“这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们平均年龄都在75岁以上,多数行动不便,能参与的活动有限,他们更需要的是陪伴。”河南郑州市祥和社区的学生志愿者小欣说道。他们在每周的志愿服务中,不仅帮助养老服务中心打扫卫生,还经常和老人们聊天解闷、下棋,帮老人按摩,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和爱心。在小欣看来,老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家政服务和护理,还有心灵的陪伴和慰藉,但目前很多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还较为单一。

从全国看,社区养老的模式尚未大范围普及。在业内专家看来,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仍存在不少“痛点”,主要表现在人才短缺、成本过高、资金不足、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规范化管理不足等方面。

从需求端看,老年人尚未形成为服务“买单”意识,其消费习惯也更倾向于选择助餐等低消费或基本消费服务,消费动力和消费能力不足。“从全国各地开展的调研情况看,目前老年人对社区养老这种模式还不了解、不习惯,一些社区养老服务的使用率还比较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付媛媛说,“老人们在社区养老的服务价格、服务素质、服务可及性等方面有多重考虑,将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真正落实到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障碍。如何激发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从供给端看,用人、用房和资金保障是困扰社区养老机构的主要问题。

图片
河北邢台医养结合呵护“夕阳红”。新华社发

北京的一家社区养老驿站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把水电、供暖、人力成本、活动费都算上,运营一家养老驿站一年至少需要20万元。理想状态下,驿站的日客流量要达到七八十人,才能“养活”一家驿站。

而租金也是成本中的“大头”。尽管各地政府给予了一定租金补贴,但养老机构仍然压力很大。“社区养老机构多为租用物业,房租一般占到总成本的30%以上,交通便利区域的物业租金更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

合格的养老护理员短缺是养老机构面临的另一大困难。工作人员少,导致服务水平差,专业服务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如何提高养老护理员职业地位、加强劳动权益保护、提高待遇报酬是关键。”张盈华认为。

由于目前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处在探索阶段,基层社区的养老设施配套还不完善,如何加强服务监管,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3.多措并举让养老变“享老”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从增量提质、普惠就近、从严监管三方面提高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增量提质,就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将给予重点支持,把财税、信贷、土地、人才等政策落实到位,大幅增加养老优质资源的供给。普惠就近,就是政府通过更大力度政策支持帮助服务机构降成本,服务机构向消费者降价格,全面落实社区养老的配建要求,引导养老服务向社区延伸、向家庭延伸。从严监管,就是加强部门的协同监管,进一步完善标准规范,全面提高养老托育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参与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当前,社区养老模式的市场化运作环境尚未形成,各地运行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仍以政府推动为主,政府通过无偿供地、发放服务券、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养老服务提供支持。“在养老服务运行过程中,可考虑拓宽资金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企业、非营利机构和家庭四方投资的格局。”付媛媛表示。

因高龄而失能的老人,家庭长期照护的压力较大,而专业的长期护理服务人员也较为缺乏。对此,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补上了这块短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对失能老人的保障水平,从需求端拉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付媛媛表示。当前,15个城市试点已经探索了不少经验。数据显示,2020年,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有4845个,护理服务人员数19.1万人。

对于社区养老机构用房难问题,张盈华认为,可以设立社区养老机构“租房补贴”,合理确定补贴资金占租金总成本的比例;协调好财政资金,将社区养老机构租房补贴纳入中央财政支持基本养老服务的政策中,并向农村和财力薄弱地区予以倾斜。

对于人才短缺的问题,张盈华建议,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支持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增加养老服务的人才储备,合理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和就业促进资金扩大补贴范围等方式降低社区养老机构用人成本。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时,要按职业技能制定差别价格,激发养老服务人员提升技能的主动性,引导养老服务人员提高专业性。

优化与完善社区配套建设也是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一环。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显示,当前社区软硬件建设不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存在老年人活动需求与社区活动场所配套不足的矛盾,社区老龄服务项目普及度不高。对此,专家表示,应增加老年社区生活圈范围内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内外部公共空间或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对照明设施、监控与求助设备、出入口坡道扶手、出行道路等进行必要的优化,为老年人营造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0371-69523160

400-0918-696

欢迎投稿:hnjlzlzh@126.com

意见建议:hnjlzlzh@126.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地德街16号

主办单位: 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您是第965315位访问者!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 - 2014 hnjlzlz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备案号:豫ICP备2021008278号